绘本详情

我的身体比你大游得比你快一定可以抓到你

5-6岁,3-4岁生命哲学

书位号暂无

馆内编码355200750

绘本作者西雨客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绘本简介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第一次见西雨客,他就把《我的身体比你大游得比你快一定可以抓到你》这本书的构思和我交流了。他是一位用温柔的话语表达坚定想法的作者。
“书名会不会太长?不利于读者在电商搜索。”以我多年的编辑经验和绘本行业的惯例,明白太长的书名会给读者识记和搜索一本书造成困难。
“我很希望这本书的书名像孩子们游戏时的口诀。一口气念完这个书名,他们一定会很快乐。”西雨客如是说。他真诚的理由打动了我,把我带回到童年和小伙伴们玩游戏的日子。孩子们自己创造游戏,自己创造规则。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场比大小决胜负的游戏,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挑战孩子们的求胜欲。于是,我放弃了经验,和他一起选择了这个特别的书名。
如果只是简单的比大小、决胜负,似乎太套路,像是在模仿一些经典绘本作品,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但是西雨客没有停留在游戏层面。他笔锋一转,从幻梦切入现实,鱼是对人的比喻,游戏是在与时间赛跑,不顾一切的追寻是因为爱。对故事里的孩子(也是作者的立场)来说,每个人都一刻不停地往前走,而他想抓住永远比自己走得快的至亲之人。对故事里的爷爷来说,“爱是我们生命消逝时唯一可以带走的东西,爱让死亡变得如此从容(摘自《小妇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得到了治愈,一遍遍思念自己的姥姥姥爷,和他们在梦中相遇。如果我也能抓住他们该有多好。
与这本书同时出版的,还有西雨客的《我身体里的那只鹰》,这本是讲生命的尊严和对自由的追寻,以及对爱的放手。其实这本比《我的身体比你大游得比你快一定可以抓到你》投稿时要更早一些,两本书也不是同一主题,但是考虑到两本书有两方面的共性,所以我决定一起出版它们,给大家一种独一无二的“西雨客风格”。一方面,从形式上来讲,两本都是很现代的条纹剪纸搭配传统的水墨动物画,蓝色水波条纹和黄色直线条纹,给人很强很鲜明的视觉冲击力。两本尺寸也是一样的。编辑部所有人都跟我一样的感觉,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时尚又和谐,就像是穿不同色系又风格相近的双胞胎。另一方面,从叙事来讲,都是双人关系的故事。一个是配角黄铜笼的视角,在观察和叙述鹰的越狱和对鹰的感情。另一个是主角“孩子鱼”的视角,来追寻“爷爷鱼”的足迹,试图抓住他、留住他。无论是黄铜笼,还是“孩子鱼”,都没有能实现自己的初衷,留住所爱所念之人,但是他们都在观察或追寻的过程中,真正学会了爱。黄铜笼学会了给鹰自由,“孩子鱼”学会了慢慢去接受“爷爷鱼”的离开。
西雨客是93年的作者,却能以如此简约不简单的笔法,如此文与图契合的方式,让“爱”这个核心意义力透纸背。
我看了看他又给我投来的三个新故事,心里充满了希望。潜力无限,未来可期。如果中国原创绘本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那西雨客肯定会为这个时代添上温柔而坚定的一笔。

内容简介

我是帽子鱼,你是拐杖鱼。

你变成了斗鱼,我变成了河豚,我的身体比你大,游得比你快,一定可以抓到你;

可是你也变成了河豚,那我就变成章鱼,我的身体比你大,游得比你快,一定可以抓到你;

可是你也变成了章鱼,我只好变成蝠鲼,我的身体比你大,游得比你快,一定可以抓到你……

帽子鱼和拐杖鱼为什么非要比大小呢?帽子鱼最终有没有抓到拐杖鱼呢?结尾动人心魄,令你意想不到。

故事以两条互相追逐的"鱼儿"开始,水墨的鱼儿在剪纸的水波中,你追我赶,以四次重复结构的语言与情节,及两拍子的节奏,不断变幻水生动物的种类,展开了激烈的竞逐与抓捕游戏。

配合角色形态的变化和情节氛围的推进,画面中表征水纹的蓝色剪纸随之相应发生变化,和各种水生动物的外观特征、游动方式与速度相贴合,为静态的画面创造出动态的韵律感。水墨与剪纸塑造的紧张韵律感,在蓝色长拉页处截然而止,黑色铅笔画的登场,让故事走向一个出人意料又寓意深刻的结局。

书籍设计与故事内容,以一种简约却不简单的方式,互相印证,共同塑造出一场特别的情绪盛宴。

作者简介

西雨客

本名刘航宇,独立艺术家,小说写作者,图画书创作者,1993年生于北方,目前生活于南方。

主要创作小说和图画书。短篇作品见《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十月少年文学》等;已出版长篇小说

《你的脚下,我的脚下》《泥火人家》等;已出版图画书 《好想好想吃草莓》《天上掉下一头鲸》《爬树》《谁偷吃了我的柿子》等。部分作品版权输出至新加坡、法国等国家。

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儿童文学金近奖、上海好童书等小说类奖项;也曾获图画书时代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等图画书类奖项。

未来,希望能更努力和随心,创作更多想做的作品。

媒体评论

想他,就变成一条鱼
周明刚(儿童文学研究者、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相信大部分读者和我一样,首先都会被这部作品悠长得有点绕口的书名所吸引:“身体大、游得快”,那是人、动物还是精怪?为什么一定要“抓到你”?“你”又是谁?这超乎寻常的题目和其中透露出来的紧张感、悬疑色彩无不刺激着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从语言游戏的玩味中兴奋地期待着作品即将展开的故事游戏。
故事从扉页开始,以连续四次重复结构的语言与情节印证了读者的猜测,在两拍子的节奏推动下,两位主角不断变幻着水生动物的种类,形体越来越大、力量也越来越强,展开了激烈的竞逐与抓捕游戏。同时,配合故事角色形态的变化和情节氛围的不断推进,画面中表征水纹的蓝色线条随之相应发生变化,和各种水生动物的外观特征、游动方式与速度相贴合,为静态的画面创造出动态的韵律感。
在这样的重复结构和画面的动态变化中,孩子们感受到内在的叙事韵律,他们的阅读期待既得到了满足,又能通过已感知的故事逻辑来预测后面的情节,从而印证自己的思考与力量。而要素重复叠加式的叙事对于孩子尤其是幼儿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我们可以从儿童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吹牛”等语言游戏中观察到,我们因而也可以理解类似《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大小兔子“爱的比赛”、《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变化斗法等情节为何广受孩子们喜爱。这一层一层翻动花样,不断增强和变幻自己身体以压制对方的竞逐游戏,非常容易吸引儿童代入自我,参与到这样的幻想游戏情景中来,而且乐此不疲;在这样的幻想游戏中,孩子们无所束缚地展开对于自己力量和未来的想象与期许。
可当头戴黄色帽子的角色恳求对方不要再变化时,故事欢快兴奋的游戏气氛突然扭转,伴随着黄帽子鲸鱼流下的眼泪,文字色彩也变为红色,暗示着人物紧张激动的心情。而另一方角色终究还是没有满足他的乞求,继续幻化成为横贯画面的巨鲸,画面也相应展开为长幅拉页,前半程持续相对平和稳定的蓝、灰、白三色,转化为更加缤纷明丽的色彩,将故事情绪氛围推向高潮。蓝色线条消失了,在橙色阳光照耀下,巨鲸身体仿佛正在化为彩色的泡沫,而灵魂却从沸腾的海水波涛向天空飞升。骤然出现的一片纯净蓝色,只剩下了人物的画外音:“可是爷爷,你还是变成了鲸鱼”,巨大反差将读者带回现实。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为何角色之一无论怎样变幻,颏下总是有一缕长髯、手中总是有一支拐杖。当你以为这只不过是孩子狂野的想象,是可爱美满的童话,那张在一片漆黑中惊醒的哀婉面容会告诉你,这其实是一个孩子对昔日爷孙嬉戏的复现,是对美好亲情的追忆,是对逝去亲人无尽的思念和不舍。
原来,这只不过是一场梦:想爷爷,就化作了游鱼,沉浸到记忆与情感的深海—游弋着孔雀鱼的鱼缸、靠在桌边的拐杖和黄色的帽子,向我们透露了梦中要素和情景重组的来源,亦暗示着物在人去的悲伤。这也不仅仅是一场梦,心理学家谢尔登·卡什丹在《女巫一定得死》一书中指出,童话的魅力之所以持久不衰,是因为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死亡并非是儿童世界中概率极小、无足轻重的事件,相反我们应当在儿童与死亡猝不及防地正面相遇之前就有充分准备,把这样的事件当做实施生命教育的契机,当做跨越人生困厄的练习。绘本用一场梦指引我们如何让孩子理解死亡,如何抚慰心中的创伤;阅读这部作品正是帮助孩子面对和理解生与死这样重大人生事件和冲突的手段。
如果孩子们能明白万物“成住坏空”的规律,就像故事中的水生动物一样,长幼相伴相逐,不断成长、变化和衰老,他们也许就不会像故事中的男孩那样无解地痛苦追问“为什么非要变变变呢”;如果他们能明白“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只要保有那些和逝者共同的美好记忆,他们就永远不会从我们的生命中逝去,也许孩子们在面对所爱者的死亡时会多一份释然;如果他们知道死亡并不会将故事中的爷孙俩彻底分开,依靠那些真实而美好的情感和记忆可以凿穿生死的次元壁,就像前后环衬中穿越鱼缸、归于一处的孔雀鱼和河豚,我们终能在同一个心灵世界中化鱼相遇,也许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现实,更能得到疗愈。

书摘插画即使搭建起了暖房,生活的凛风还是会无孔不入;即使捂住了孩子的眼睛,他们敏感心灵终究会感受到生活的重量和冲击。本书作者也曾说:“死亡是每个人生活里注定会面对的事物,我们要正视它们,理解它们,而不是避而不谈。”成人应当用合理、智慧的方式去帮助孩子面对和理解生死问题—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之一:阅读生死、向死而生。文学和阅读会给孩子甚至成人以力量去面对死亡、化解悲伤,透彻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生命和美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成长:在生命的更替中去寻找更好的生活,写下属于自己的美妙诗篇。

借阅1

评论0

+收藏+书包